Blog 版主介紹: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生命的軌跡,跨越了中央山脈,駐足停留的軌跡超過半個台灣,在鄉村與城市之間,看見人的存在,看見每個人蘊藏在生活表象與文化脈絡中的議題,讓每個人最真實的樣態在心理治療中現身。現職任職於台北市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板橋楊思亮診所。專長是焦慮憂鬱治療、催眠治療、兒青情緒議題、親職諮詢、性別友善諮詢、自我成長團體。
20785670_10210248021098186_4218598962302077678_o.jpg
【現職】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板橋楊思亮診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大直晴風心理治療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版主

【工作演講邀請聯繫方式】

Email:fs.psywang@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Moon/
部落格:http://psychologistmoon.pixnet.net/blog
合作工作室:http://kosmosincosmos.blogspot.tw/2016/10/blog-post.html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111946_242752690291569_7067004970557505536_n.jpg

桌遊開箱文來啦!!!!!!!!!想不到心理師也能開箱桌遊(拭淚)#文末抽獎
相信無論是心理師,或是家長們,平時與兒童青少年工作時都經常困擾於怎麼與孩子討論情緒,有時候對於自我覺察能力還沒有那麼好的孩子,或是不習慣用語言表達的個案,會很需要透過工具來幫忙促進表達和溝通。


剛好!!!!就是那麼的剛好,心理師前一陣子收到 怪獸來了! 寄來的桌遊怪獸來了(好饒舌),開箱之後大為驚豔,已經迫不及待想看遊戲過程怎麼玩的請直接點開以下網址。

遊戲介紹 點他
遊戲影片❧https://youtu.be/pdodSwOu90c


因為太期待了,因此月球上的心理師一收到立刻就拋下手邊所有的工作開箱,並且綁架其他心理師一起來試玩,雖然與最佳遊戲年齡不符合,但相信每位心理師都有顆孩童般的赤誠之心(說大話不臉紅的概念)。

以下部分照片取自官網

99274640_242606283671271_3615208920915640320_n.jpg

99251166_560324201586588_443375916417024000_n.jpg

asset_144711_image_big.jpg

asset_144704_image_big.jpg

asset_144703_image_big.jpg

開箱以後,首先會看到精緻紙板做成的大地圖,還有一大堆的卡片與寶石道具,東西多到目不暇給,完全是超高規格全配版的桌遊。心理師開箱當下只覺得這個拿來治療室裡面玩也太大才小用了吧,感覺就是可以在桌遊店讓大人小孩一起玩的超正規商品!!(人家本來就是正規商品呀心理師你醒一醒)

詳細內容物如下。

  1. 六色木頭方塊,各 60 顆,合計 360 顆
  2. 裝備卡,9 款,共計 27 張
  3. 事件卡,共計 70 張
  4. 包含針對校園、家庭、人際等生活情境設計的事件卡49張與特殊事件卡21張。
  5. 角色卡 8 張
  6. 棋子 8 枚
  7. 血量指示物 10 個
  8. 怪獸卡 10 張
  9. 怪獸卡立座1個
  10. 大型遊戲地圖 1 份
  11. 「伊摩山勇士冒險指南」1 本
  12. 說明書 1 份
  13. 骰子一顆
     

這個遊戲適合2-8人,6歲以上都可以玩,遊戲時間大約30-90分鐘,並且說明書裡提供了正式版的玩法還有快速簡約版不同的玩法,同時很貼心的設計兩人也能玩,因此無論是一般聚會,團體治療或是個別心理治療室裡用來與青少年,孩童們一起工作,都相當的適合。

以下是一直打輸怪獸的心理師心得文分享。

98313574_1158115474521991_8531189790261903360_n.jpg

收到這個桌遊以後心理師為了先熟悉規則,抓了身邊幾個心理師玩過三次,第一次沒搞清楚規則的時候,一群人直覺性的瞎完了一遍,然後發現常常忘記要攻擊怪獸,剛巧怪獸事件卡又沒有洗散,連抽了幾次怪獸卡造成怪獸連續攻擊的結果,最後心理師玩家們就被怪獸直接團滅。

良心建議,牌真的要洗乾淨。

這遊戲當中最有趣的是事件和底下的情緒反應。

98339309_243825483564700_8919934358328967168_n.jpg

98313570_2715879865349026_7620436000845594624_n.jpg

雖然抽到牌以後能獲得的情緒寶石類型是根據你踩到的格子決定的,但是當心理師們試玩的時候重點卻忍不住放在上述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反應,有些人會正巧得到與自己真實情緒相反的寶石,同時也會隨口吐槽一兩句。例如抽到「考試考了六十分」事件卡的心理師,按照設定得到了害怕寶石,害怕被處罰,但實際上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在遊戲過程中自發的對這個事件說出自己真正的情緒和想法,這也是除了玩遊戲打怪獸之外心理師覺得特別棒的地方。而且當中的事件都是圍繞在學生們的生活經驗,目標族群明確,但即便是大人加入一起玩,也不至於太枯燥乏味,甚至透過兒童青少年在遊戲中對事件的口頭回饋,心理師或其他大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彼此的想法。

認識情緒是每個人從小到大必經的學習,有些人能夠很順利的認識自己的情緒,有些人不然。往往來到我們眼前的孩子都是帶著情緒困擾而來,這遊戲對於關係的開展,又或是作為初階的情緒探討,確實是很不錯的工具。

當然如果遇上被怪獸打敗的困境,更能一起面對挫折,討論挫折,度過挫折,認識自己面對挫折的反應模式,甚至延伸到對於輸贏的感受。

例如心理師本人玩幾次都是第一個被怪獸殺死的,玩三次都團滅,這樣的挫折。

以下小小提醒,雖然遊戲上寫適合8-12歲使用,但是大人小孩其實都適合唷,但建議先由大人熟悉規則作為引導,如果有認知功能比較差的兒童青少年,對規則理解有困難,或是閱讀能力較差的孩子,則適合採用說明書中提到能快速打怪的簡易模式,或是各位其實可以自行斟酌修改規則,彈性運用。

這套桌遊內建元素很多,即便不打怪獸,光是裡頭的事件和情緒反應就能討論個好幾回,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喔!

 

[抽獎看這裡]

心理師這邊幫大家爭取到了一個可以半價(5折)購入桌遊的名額,有興趣的朋友請在FB貼文底下完成以下兩個步驟(1)分享本文 (2)底下評論 @ 兩個你想推薦他們一起玩的朋友,就是那麼簡單啦,06/01會抽出得獎者,再由桌遊粉專那邊與中獎者聯繫半價購入事項。

--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現職】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板橋楊思亮診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大直晴風心理治療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版主

【工作演講邀請聯繫方式】

Email:fs.psywang@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Moon/
部落格:http://psychologistmoon.pixnet.net/blog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7508626_2609163542699757_4372150903440932864_o.jpg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朋友A轉述,她的朋友B長期都有與伴侶相處上的問題與困擾,每天B都拉著A,抱怨老公,抱怨小孩。抱怨人生,抱怨這世界是多麼的遼闊,但自己卻困在這段夜裡迷惘,白天悲傷的關係裡。這一聊可以徹夜不眠的生命故事,傾聽者卻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你為什麼不去做伴侶諮商呢?」
朋友A語重心長的問,甚至帶著點小心翼翼,仔細思考過對方的處境以後才開口。

「伴侶諮商不是都是勸合不勸離嗎?」
朋友B低著頭,手指在line的畫面上飛速敲動鍵盤,談話的對象是另一個朋友,在她的身旁,似乎總有濃厚又難以突破的負面情緒包裹著她,沉重得只能透過這樣的抱怨來獲取短暫能浮出水面呼吸的機會。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繪本
94182874_2589776251305153_3205649068726419456_o.jpg
「在惶惶不安的人生旅途,我們都需要一個純粹的『相信』。」

2020年,是很多人這輩子都很難忘記的年份。
關於活著,我們總是有數不盡的恐懼。有些人在今年裡,失去了心中那個分量很重的人,失去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旅行,失去那份還算穩定但差強人意的工作,失去安定,失去一份感情,失去夢想,失去盼望,失去自由,又或者,失去生命。

只有這種時刻,才會明白,從來苦難就不是離我們遙遠。
陰影與你我相依,始終都在腳底,一生隨行。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6467236_2533646503584795_3958636906790518784_o.jpg

文/ 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我們,都受苦於唯一的真相和對錯」
  
來到我面前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容貌和煩惱,卻經常有著相似的掙扎,來自於價值觀的衝突,矛盾,是非對錯,還有爭論對錯的過程。
  
無論是談論政治,談論生活,談論某件事應該怎麼做,有些壓迫和情緒就在這樣的談論中產生,因為彼此的堅持,或是某一方的被迫退讓,而失去了相處時的輕鬆和自在。
  
有時堅持能帶來力量,能捍衛立場,能守護信念,可有時候過於堅持某件事情必然是對的或是真的,會讓人看起來銳利,且面目可憎,令人害怕,令人退卻。
  
爭論什麼是對,什麼才是真實,往往會讓我們最重視的事情被模糊,被遺忘。
  
我常常在治療過程中反問個案,為什麼「應該」,為什麼「一定要」,為什麼這就「是對的」,是誰讓你有了這樣的判斷,是誰帶給你這樣的價值觀,是誰讓你感受到自己很糟。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18歲的我想要聽見什麼?」

今天月球上的心理師獲邀,對一群為數不多的青少年談談行動心理師的一天,飛快地說了15分鐘,除了開頭玩笑似的跟你們說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之外,還跟你們說上班的時間可以自己決定,可以有一天搬離開家獨立。

我還說了心理師工作裡的成就感。

回到同一個問題,

「18歲的我想要聽見什麼?」

85043514_2531969870419125_1632315227221524480_o.jpg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 - 1.jpg

「你以為的無常地獄,不過是他/她們如影隨形的日常」

  

8/29上映的紀錄片《未來無恙》,是賀照緹導演花了七年,跟拍兩個少女的故事。

無論以臨床心理師的角度來看,以女人的角度來看,以女兒的角度來看,以母親的角度來看,又或者只是一個旁觀路人的角度來看,都很難不動容。

  

「這樣貧瘠土壤長出來的家庭,家人間想愛的愛不出來,不想恨的,卻恨得一塌糊塗。」──賀照緹

  

📽電影預告|https://reurl.cc/qQm1q

🎞上映戲院|https://reurl.cc/EEQW0

 

相信很多人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心上都會被壓上一塊大石頭。

沉重得只能感覺到,影廳裡的空氣因某些情緒而稀薄。

 

即便如此,還是值得冒著這樣的風險去看,去感受。

 

因為那塊大石頭不是導演或故事中的兩位少女施加給觀影人的,而是源自於「這個社會」,每個社會,都有數億萬計好好壞壞的排列組合,有嗔癡愛恨,有富裕貧窮,有幸運不幸,有信任與不信任。

 

故事中導演試著想帶出許許多多值得關注的議題。

如果你在意其中一種,那麼建議你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

 

「但記得帶上你的好朋友」

因為當你看完覺得一顆心沉甸甸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分享,可以給你擁抱,可以傾聽,即使只是一聲無力的嘆氣。

 

【家庭/文化/地域差異/貧窮/創傷/政府資源/社福】

 

每個都是紀錄片裡的關鍵字。

 

故事中的女孩來自於花蓮。

 

40520210_705518049782465_1746692078919745536_o.jpg

 

「花蓮」

大家可以給這兩個字貼上無數的標籤,好山好水,後山,原住民,客家人,花東縱谷,七星潭,太魯閣,蘇花公路,水泥石化,甚至是「搶不到票」。

 

這些標籤底下,有太多後來附加上去的事情,層層疊疊,經濟利益,文化發展。許許多多的需要與欲求,在這多少年間將花蓮帶向一個難以言喻的處境。

 

而在大環境底下,仍有著各處萌芽的生命故事,是聽聞之後,令人心疼又驚嘆的。

 

是的,觀影的時候,請不要忘了,這兩個女孩的故事,不會只是她們兩個人的故事,而是在這大環境底下,好多受苦女孩和男孩都面臨的。

 

「受傷會使人掉落,創傷會讓人離開原本的生活軌跡。」

我無法用簡單的言語告訴大家她們經歷了什麼,因為生命本身就是難以用三言兩語說完的事。

  

但那就是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無論是三年,又或者是整整七年。

 

故事記錄到她們18歲。

18歲,青春正茂。

 

18歲,也是我遇見花蓮的起點。

我在那裡待了整整七年。

 

是不是很巧,導演拍了七年,而我也在那裡停留了同樣的歲月。

靜下心來一想,每次的火車往返,那青山前方的雲霧繚繞,就是無數個醒來的早晨所見的景緻,彷若世外桃源。

 

我在那裡念書,他們在那裡過日子。

當時我覺得我的青春正要開始,美好的十八歲。

 

可對比之下,那些十八歲女孩的青春,早就超越了普通女孩的色彩斑斕,而被經濟的壓力,親人的傷害,還有生命的無望,潑上一層層厚重又難以卸除的泥濘。

 

我們以為每個女孩子都該有屬於他們的花漾歲月,談談戀愛,撒撒嬌,偶爾堅強,偶爾任性,也許煩惱著零用錢,煩惱著課業,煩惱著喜歡的人喜不喜歡自己,煩惱著跟家人又吵架了怎麼辦,煩惱該穿哪件衣服去約會。

 

可是她們的青春時光,卻不只是這樣。

我們多希望,她們只是「普通的女孩子」。

 

很多人觀影完之後說他們勇敢。

但我會說,我看見兩朵從泥濘中努力綻放的花朵。

 

無論生命對她們多麼殘酷,有多少故事僅僅只是聽聞,都那麼令人鼻酸,他們還是能展現自己的力量,告訴這個世界,又或者只為了保持那一口呼吸,不斷的在黑暗中前進。

 

她們成長著。

導演是見證者,也是共同經歷創傷的關懷者。

 

在這個故事中,令人欣慰的,除了兩個女孩自己的掙扎與努力之外,還有周遭許多人的幫忙。

片尾那一大串的感謝名單,是有意義的。

 

身為助人工作的一員,我很明白在台灣不斷進步的社福單位/政府單位中,還是有太多力所未及之處,很多人想要幫手,卻無處施力。

 

貧窮是處境,並不是捐幾個錢能解決的。

酒癮,暴力,創傷,都不是抓進醫院住幾天就會好的事情。

 

每個人都渴望愛,無論是來自於父親或是母親。

每個人都渴望能夠給出愛,渴望重視與被重視。

 

只是這小小的願望,經常殞落在「現實」這兩個字底下。

 

現實是什麼?

現實是社會就是有好,但也有很多的好糟糕。

現實就是,不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知道怎麼「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現實就是,即便有些事情是死路,還是有一股趨力引著他或她前去,義無反顧。

現實就是,那個說愛你的人可能身上傷痕累累,乞求原諒的過程中,繼續無可抑制的做出令人受傷的舉動,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辦。

現實就是,其實好多的傷害,是一代接著一代傳遞下來的,跟貧窮一樣。

現實也是,即使你想幫忙,為她們哭泣落淚,也拯救不了社會角落裡每一個受苦的女孩。

 

不過慶幸的是,在現實裡面,還有希望。

 

希望就是,創傷不只有傷,還有創,創可以破壞,也可以打造。

 

我們學著在眾多的窒息當中找出那些甜蜜的微小時刻,找出那些因愛而生的力量,找出那些即使痛苦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靈魂碎片。

 

「媽媽真的愛我嗎?」

這個問題,對故事的兩個主角來說,或許永遠都沒辦法得到滿意的回答。

無論愛或不愛,她們仍得踏上人生的旅程。

 

在心理治療的路上,好多人問過一樣的問題。

即便父母真的貌似悔改的哭求原諒。

  

但那又怎麼樣?

其實未必真的能帶來療癒。

  

真正能療癒一個人的,不只是歉意,而是力量,還有堅強的溫暖。

 

 

看完影片之後,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想。

或許可以試著這樣想。

 

「去欣賞她/他吧。」

不只說她/他勇敢,不只說她努力,而是去欣賞每一份單純的情感,去欣賞那些奮力拚搏但不放棄的過程,去欣賞每一個好的心意,去欣賞那曾經或現在支撐著他們的力量。

  

「 Be kind to others」

我們都只是路過人間,沒有誰更尊貴,更值得活下來。

善待每個你身邊遇到的人們,那些服務你,或是與你擦肩的他和她。

那個為你洗車的孩子,那個為你打掃的孩子,那個站在櫃台表情木然令你感到不悅的店員,或許背負著那些你聽了會泫然的故事。

  

我們當然沒有義務去照顧每一個人。

但是如果你願意Be kind to others,在有餘裕的時候,對自己和對別人都仁慈一些,或許是一個體諒,一句沒關係或是感謝,或只是一抹微笑。

  

就能慢慢的,幫助這些孩子有路可走。

  

沒有人會知道,你的善意,會不會成為他明日活下去的力量。

  

 

Be kind to others.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未來無恙 #Turning18

#獻給全部的男孩女孩

#月球上的心理師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心理師幫你看電影

 

感謝 心靈工坊文化  提供觀影機會

歡迎大家為 未來無恙Turning 18  點讚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3402092_2267161053566676_5072222158848000000_o.jpg
1.#臨床心理師會出現在哪裡
通常我們會出現下在以下幾種地方,公私立醫院(身心精神科、兒童心智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癌症腫瘤科、安寧病房)、身心科診所、復健科診所、心理治療所、諮商所、各大專院校、國中小學、企業、政府單位。


2.#什麼情況我需要找臨床心理師
有些學生或小孩在學校因為一些狀況,會被學校老師轉介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情緒與注意力狀態的評估。

社區民眾的部分,當你腦海中浮現「我需要諮商/心理治療嗎?」這個疑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提醒,無論你最後有沒有選擇去做心理治療/諮商,表示你都意識到了生命中有一些自己無法立即處理的議題,或是難以消解的情緒,這些問題,往往也都不是一次的諮詢就會好的,而需要數次以上的共同合作。

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職場人際」、「家庭議題」、「失眠焦慮」、「情緒憂鬱」、「朋友覺得我需要來」、「工作快撐不下去」、「重要他人過世」、「懷孕生產前後憂鬱」、「早年曾有創傷經驗」,覺得上述提到的這些困擾,影響了當下的生活,經常感受到難受,或是疑惑。

每個人都可以來找心理師,只要你感受到你有需要,不一定需要醫師下一個診斷說你有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真的不需要!任何人只要有想要解決的困擾,只要覺得哪裡怪怪的,都可以來。


3.#臨床心理師能做什麼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師幫你讀書】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222.jpg

前一陣子收到時報出版的行銷企劃寄來一本書,主題剛巧也是粉專經常提及的情緒相關主題,因此拿到書之後,我特地花了一點時間來研讀。

  

書名超級長,《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書的核心主要圍繞在認識自己的核心情緒,釋放情緒,辨識創傷這幾個部分,每個章節後面,都還有作者提供的自我省思的小練習。

  

文中提到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學會辨識跟指認自己的情緒。

  

「那辨識情緒這件事為什麼重要?」

有的人會說,我知道自己的情緒啊,知道自己快樂不快樂,開心不開心。是的,多數人都能分辨一些基礎,浮現於日常中的情緒,但有些情緒,其實埋藏在身體中,你可能會感受到胃部灼熱,胸悶,頭脹痛之類的感覺。

 

「每種核心情緒都有特定的反應,而那反應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在那個時刻生存或發展」

不見得所有人的情緒對應反應都是相同的,也不見得作出反應之後就能真的讓情緒緩解,但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叫做「回應」。

「遇到負面回應時,會壓抑真正的感覺。」

 

抑制情緒這件事,其實也有他的功用在。


有時候抑制情緒能幫助我們維持與人之間的連結,無論是愉悅或是痛苦的情緒。當對方不接受自己可能表現出來的情緒時,我們自然的就能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或是當表現情緒可能會讓眼前的情況失控惡化時,我們也會學著隱藏自己的情緒。

 

但隱藏,跟拒絕,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情。
在成長過程中,卻又很容易被大人跟孩子們混淆成一件事。

 

例如,如果有個男孩表現悲傷哭泣著,爸爸卻說男生不許哭,男孩可能就會學到悲傷是一種負面不受歡迎的情緒,甚至最糟的狀況會感受到悲傷的我是不被爸爸接受的。那麼他漸漸就學會「抑制情緒」甚至是「拒絕情緒」。

 

有些情緒,會在夜深人靜時自已冒出來,能獨自消化處理,可有些情緒,卻會被牢牢的困在心底。這兩者都可能是一種防禦的手法,確保生活不會失序,也避免更多外加的痛苦與困擾。

 

這是人很正常的情緒反應,跟面對情緒作用的機制。

 

「當情緒的能量轉移到防衛時,我們的幸福要付出很多代價。」
壓抑情緒,或是拒絕情緒,否認情緒,這些都會令人耗費心神,也自然讓你很難有餘力去做好其他你更想完成的事情。

 

在治療室裡面,我們鼓勵個案表達情緒,盡可能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在治療室外,我們也鼓勵個案們盡可能表達自己的需求,盡可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但若是不經考慮的宣洩,往往會換來更大的傷害與他人的拒絕。


如何在安全的環境下表達,如何有彈性的運用壓抑跟防禦措施,是一條終生學習的道路。

 

除此之外,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至少能在面對自我的時候,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陷於一種迷茫混沌的慌亂之中。

附帶一提,我不太喜歡中文書名裡面「告別憂鬱」這四個字,因為憂鬱就是我們核心情緒中的一種,就像我們身體基本的器官一樣,我們不會想要任意摘除身上另一個器官。

我更喜歡他的英文書名。

❝ It’s Not Always Depression: Working the Change Triangle to Listen to the Body, Discover Core Emotions, and Connect to Your Authentic Self.❞


▍適合對象
1.已經有閱讀心理療癒相關書籍經驗的一般社會大眾。
2.心理諮商輔導相關專業人員。
3.正在進行自我探索與心理治療中的你。

 

▍重要提醒
若有心理相關困擾,建議還是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使用方式
包括作者也在導讀當中提到,建議手上有書的朋友能夠將這本書以分享的方式跟身邊的人作討論,無論是共讀,還是分享彼此對書裡的觀點。

 

▍書籍資訊
原文作者: Hilary Jacobs Hendel
譯者: 林麗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同場加映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與過去教你如何說話,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不同,這本書裡教你如何面對自己,如何反問自己「為何要這樣」「是什麼讓我變成這樣」,文字前顯易懂,有種智慧老人在你面前溫和的引導你作思考,語氣輕鬆又發人深省,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下周會有專文介紹)

 

▍購書管道
《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
讀冊:https://ppt.cc/fH0LZx
博客來:https://ppt.cc/fDDcix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讀冊:https://ppt.cc/fN0mkx
博客來:https://ppt.cc/fbEfcx

 

#蔡康永的書是我自己買的
#真心沒有業配
#別問了沒在賣書
#心理師幫你讀書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5.jpg

這個月的15日,櫻桃小丸子漫畫的作者櫻桃子(三浦美紀),因為乳癌的關係過世了,享年53歲。當下看到新聞,不免有些意外,總覺得有種「太突然了吧?」這樣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仔細一想,或許是因為小丸子這個形象塑造的太成功了,這個角色陪伴著很多七八年級生長大,可能一直到現在,都還持續的陪伴著小朋友們,所以關於作者這個人的真實樣態,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被遺忘好像就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關於他的年紀,關於他的故事。
 
不是每個人都有完美無瑕的家庭,漫畫中小丸子的家庭也經常有吵鬧的時刻,小丸子也有各種大人們看不下去的舉動。但喜愛這部漫畫跟卡通的人,有的喜歡著當中的單純與美好,喜歡那種一家吵吵鬧鬧又和樂的畫面,有些人,則是享受著看到小丸子的爺爺友藏寵愛孫女小丸子的時刻。
文章標籤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