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52.jpg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微雷慎入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密關係中的怨恨與責怪,便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當有個人可想可怨可恨之後,也就有了力量,去抗爭,去戰鬥。這確實也是一種方法,但「在仇恨與埋怨成為唯一解釋之前」,或許還有別的情感與故事,需要被看見。

趁著小偷家族下片前,跑去看了這個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擅長透過生活中平凡的故事與場景,去刻劃出藏在人類內心深處不易被看見的陰影與慾望。

小偷家族,顧名思義劇情就是圍繞著「偷竊」與「家族」兩個主題,家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家人是有血緣關係就是家人嗎?住在一起就是家人嗎?又或者是互相關心,但也互相利用,互相怨懟,互相藏有許多深不見底的秘密,這樣也是家人嗎?

小偷家族,偷的其實是「親情」。

群本不該相聚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生活,犯罪,原本不該互相關心的人,互相關心照顧,有秘密,也有猜忌與吵鬧,也有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犧牲誰的權益的過程。扣掉犯罪這個元素,我覺得我描述的就是一般的家庭,一般的生活。

五味屋是什麼?

五味屋,是一間在花蓮豐田車站前面的一間二手公益商店,一進門,你可以看到各式雜貨,從文具到衣物雜貨,應有盡有,雖說是二手商店,但也能看見許多幾乎沒使用過的新品。一間二手店,從物品買賣,貨物整理,到孩子的生活輔導,家庭問題的介入,現在幾乎成了整個豐田社區的骨幹,延伸發展了從大人到小孩都可以參與的各種空間。

在這些空間中,除了有東西,還有最重要的是人,有一群關懷孩子,關懷社區發展的工作者,也有一群需要幫助,或正在幫助別人的大孩子小孩子,還有許多關於改變的故事,正在發生。

電影與書籍有個共通的段落是,關於偷竊這件事,任何人聽到,都會覺得是不對或是不好的,但在電影中,大人帶著祥太偷取的更多是食物,泡麵、零食、糖果,他們在偷一種「必需品」,在五味屋的書中顧瑜君老師談到,她想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偷,她想要照顧的是「偷竊」背後的需求,她發現,很多孩子偷的是生活必需品,或是很想要但是沒有錢買的玩具。

顧瑜君明白,要讓鄉村孩子變成「壞孩子」的路徑太容易了,常常因為好奇犯錯,或是生活所需順手牽羊,然後進了警局,留了案底,又因為沒有適當的保護與照顧,人生莫名的「回不了頭」,然後一路從「壞孩子」長成了「壞人」。

回到電影,儘管電影中的主要角色,也幾乎都有自己的收入來源,打零工,老人撫卹金等等,但面對生活各種需求,在花費上還是相當緊迫。男孩祥太本來也跟著「擬似爸爸」柴田治一起搭配著偷東西,有著超乎親生父子的默契,本來祥太的人生也就將這樣繼續下去,也許有天長成跟柴田治一樣的大人,但「妹妹」凜/由里的加入,雜貨店爺爺遞出零食,說出那句溫柔的話語「別讓妹妹也做這樣的事情啊。」祥太的生命開始出現其他的思考,要不要讓妹妹也變成跟自己一樣,這讓原本緊密相依平凡過活的小偷家族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一種很神奇的媒介,大家都能夠同時當個全知的旁觀者,也能夠成為每一個主角,去體驗酸甜苦辣,令人餘韻留存的電影,通常不會只有好人跟壞人兩種觀點,不會只有對錯之分,他會讓你感受到現實的真實與殘酷,你沒有辦法去表面化的去指責任何一個角色,因為他們都帶著不同的過去走來,當你能夠跟隨著主角哭著笑著的時候,你將不再只是冷漠的旁觀者,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者。

當然,社會現實的法律規範通常不會因為情感因素而改變,而犯錯的人也不會因為一次的教訓就突然洗心革面改過向善,有些犯罪,其實是源自於沒有更好的方法,五味屋中對於孩子偷竊物品的「解法」,是花了很長的時間,讓孩子學會用社會能接受的方式取得物品,以工換物。五味屋書中提到「不為教育,只為相遇」,顧瑜君老師說,儘管有時仍會進一步退三步,但只要孩子願意來,我們就有機會相遇。而無論是電影還是書中提到的,真正令人改變的,是真實的感情,是那份與「願意為他人想的心」。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心理師看電影

#心理師幫你讀書

#小偷家族

#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中文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K4eTtM0i8

書這裡買: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235

 

//更多資訊//
▎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
http://psychologistmoon.pixnet.net/blog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Moon/

▎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www.facebook.com/existentialhypnotherapy/

▎月球上的心理師IG
www.instagram.com/darkmoon.tw/

arrow
arrow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