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508626_2609163542699757_4372150903440932864_o.jpg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朋友A轉述,她的朋友B長期都有與伴侶相處上的問題與困擾,每天B都拉著A,抱怨老公,抱怨小孩。抱怨人生,抱怨這世界是多麼的遼闊,但自己卻困在這段夜裡迷惘,白天悲傷的關係裡。這一聊可以徹夜不眠的生命故事,傾聽者卻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你為什麼不去做伴侶諮商呢?」
朋友A語重心長的問,甚至帶著點小心翼翼,仔細思考過對方的處境以後才開口。

「伴侶諮商不是都是勸合不勸離嗎?」
朋友B低著頭,手指在line的畫面上飛速敲動鍵盤,談話的對象是另一個朋友,在她的身旁,似乎總有濃厚又難以突破的負面情緒包裹著她,沉重得只能透過這樣的抱怨來獲取短暫能浮出水面呼吸的機會。
 

友A把這句話拋來給我,她的神情是無奈帶著點遺憾。想幫忙解釋,卻又覺得這或許也是眾多阻抗情緒中的一句煙霧彈。

對心理師而言,跳脫治療室或是這談話脈絡來看這句話,其實也能用一般社會大眾的眼光來重新檢視伴侶治療這件事。

有人會問「做完伴侶治療是不是夫妻/伴侶就一定會感情變好?」
我必須很坦誠的分析現實處境讓大家明白,不是所有伴侶都是懷抱著一樣的期待進治療室,有些人是被另一半逼著來,幻想著來做伴侶諮商就是會被另一半跟諮商師一起指責。

「我很怕又多一個人罵我」
「為什麼我跟她自己的事情要別人介入?」
C是這樣說的,他說寧可做個別諮商,也不願意進入一個自己想像中會變成二對一的指責場景。

「這對夫妻已經準備好要離婚了,可是他們還是想來試試最後一次」
有的時後治療師會遇上這樣的求助者,仔細慢下來看,任何一段關係或許都有其壽命,當真的走到要盡頭又無法轉化成其他形式時,治療師不會去當那個硬要伴侶綁在一起的第三人。

治療師跟大家想像中的叔叔伯伯阿姨三嬸婆四姨媽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不一樣,會盡可能站在專業的角度去評估兩方的心態,兩方在溝通模式上的困境和問題,然後鼓勵兩人以關係最大利益去做努力。什麼是關係最大利益,不是只有維繫這份關係是最好的,當確認伴侶之間確實有難以解開的死結,且現有狀況很能有足夠的改變時,如何協助這段關係做相對平和且雙方都能尊重彼此的收尾,也是治療師很大的責任。

關於伴侶治療,有太多可談的,可以談如何合,亦可以談如何分,分手的藝術,從小到大,多數的父母,與學校老師都不會教,分手都不教了,當然更不會教怎麼好好談戀愛。
(好,如果有的學校有教話請快幫心理師更新資訊)

每個人學習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的教材,多數都來自於眼前的家長,或是童年的重要他人。某些有親密關係困擾個案,在成長以後回首去看,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受苦於那不健康,但又難以抽離的人際互動模式。

個別治療是一個可以檢視自己行為模式和早年經驗影響的管道,同時伴侶諮商更是,因為在伴侶之間的互動搬進治療室雖然會與現實生活有一點點差異,但整體的模式往往是非常清晰且重要的一個素材,讓治療師看見卡在你們關係裡的結,陪你們做出對彼此,對這段關係,甚至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當一台鋼琴走音,你會需要一位調音師。
當一段關係走掉/調,你更會需要一位伴侶治療師。

--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伴侶諮商
#伴侶治療
#伴侶調音師
#其實伴侶諮商真的不容易
#絕對沒有勸合不勸離!!!!


【心理師現職】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板橋楊思亮診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大直晴風心理治療所兼任臨床心理師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版主

【工作演講邀請聯繫方式】

Email:fs.psywang@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Moon/
部落格:http://psychologistmoon.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