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175.JPG
「其實爸媽很難接受孩子沒有自己也能活下去,

但爸媽同時也擔心孩子沒有自己就活不下去。」

每個人與原生家庭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羈絆。

通常親子之間的關係,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

有的時候好像孩子要獨立,有的時候好像是孩子要依賴,而父母在這樣的狀態下都扮演著不同的拉扯角色。

有的人其實搞不太清楚,父母到底需不需要自己,又或者說,無論身為父母或子女,怎麼樣的關係狀態是最好的,要在身邊還是要夠獨立,其實並沒有定論。

 

若家中有「成年孩子」的父母,

我們常常可以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

 

「其實爸媽很難接受孩子沒有自己也能活下去,

但爸媽同時也擔心孩子沒有自己就活不下去。」

 

前句的意思是,爸媽就此可能脫離「照顧者」的角色,可能十幾年來好不容易學會了怎麼當個爸媽,卻要放手,當中除了親子之情之外,也是生命的連結,重心的依賴,甚至是生活成就感的連結,因此突然發現小孩不再需要自己了,除了欣慰之外,通常也很容易出現失落的感受。

 

後一句話,通常也會是父母的心情,父母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小孩有所期待,扣除掉父母自身對於成就的需求與慾望的投射之外,可能也隱含著死亡焦慮的部分,這是一體兩面,不可忽略的事。

因為「照顧者」的角色並不可能永遠存在,當守護者或照顧者有天離開時,呵護在手中的珍寶(孩子)能否依然安好,通常就是父母們最容易表現出來的焦慮了。這個時候父母可能會密切關心孩子的工作,感情交往情況,經濟狀況,生涯規劃等等,彷彿透過自身的涉入,就能減少自己未來可能幫不上忙的一種焦慮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月球上的心理師 的頭像
    月球上的心理師

    月球上的心理師 Psychologist on the moon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