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elfieCity_20160723181248_save.jpg
-節錄片段-
問:死別是無法挽回的失去,如何處理這樣巨大的悲傷?

答: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更應該了解的是悲傷的性質,到底什麼東西讓你悲傷?如果是意外往生,親人會心疼他在那個時候會不會痛?一想到他可能很受苦的時候,很多人就忍不住掉眼淚,不捨這個讓你操煩、讓你揪心的人。

另一種悲傷,是你走了我該怎麼辦?如果仔細觀察一個失親者,不一定整天都在哭,有些時候可以正常跟別人說話,但某些時間點就會非常難過,這就是一個「疊影」,會突然在某個時空深刻地感受到對方的不在。
 

失親者的想法跟感受上,往生者還在,但是眼前卻不然。「在」跟「不在」的反差裏,會出現巨大的悲傷。當兩個人以「我們」的方式生活幾十年後,環境周遭都是跟彼此有關的記憶,隨時都可能遭遇到這個人已經不在的殘酷事實。

但回憶不會只有悲傷,有時候也能很好笑、很溫馨。比如說在喪禮後的家屬聚會,笑中帶淚分享往生者的趣聞往事,好像過世的人又回來了,體驗到他曾經是以這種方式活著;失親者一方面看到了他的存在,同時也看到了他的不在。

余德慧老師常說:「人的不在是最大的在,他不在之後,他的在,會轟然作響。」那個轟然作響就是在這一群人裏面,過世的人其實不是存在心裏面,而是「在我們身上活著」。我們帶著一部分的他一起走下去,有時候是責任,有時候是溫暖,當然有時候是傷害;但他會存在於這個關係裏、存在於旁人對他的記憶與感受中,而這也是對活著的人最大的安慰。

全文詳:http://web.tzuchiculture.org.tw/?book=588&mp=4975#.WBIHP-B97IX
作者為 彭榮邦老師,美國杜肯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月球上的心理師 的頭像
    月球上的心理師

    月球上的心理師 Psychologist on the moon

    月球上的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