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為的無常地獄,不過是他/她們如影隨形的日常」
8/29上映的紀錄片《未來無恙》,是賀照緹導演花了七年,跟拍兩個少女的故事。
無論以臨床心理師的角度來看,以女人的角度來看,以女兒的角度來看,以母親的角度來看,又或者只是一個旁觀路人的角度來看,都很難不動容。
「這樣貧瘠土壤長出來的家庭,家人間想愛的愛不出來,不想恨的,卻恨得一塌糊塗。」──賀照緹
📽電影預告|https://reurl.cc/qQm1q
🎞上映戲院|https://reurl.cc/EEQW0
相信很多人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心上都會被壓上一塊大石頭。
沉重得只能感覺到,影廳裡的空氣因某些情緒而稀薄。
即便如此,還是值得冒著這樣的風險去看,去感受。
因為那塊大石頭不是導演或故事中的兩位少女施加給觀影人的,而是源自於「這個社會」,每個社會,都有數億萬計好好壞壞的排列組合,有嗔癡愛恨,有富裕貧窮,有幸運不幸,有信任與不信任。
故事中導演試著想帶出許許多多值得關注的議題。
如果你在意其中一種,那麼建議你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
「但記得帶上你的好朋友」
因為當你看完覺得一顆心沉甸甸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分享,可以給你擁抱,可以傾聽,即使只是一聲無力的嘆氣。
【家庭/文化/地域差異/貧窮/創傷/政府資源/社福】
每個都是紀錄片裡的關鍵字。
故事中的女孩來自於花蓮。

「花蓮」
大家可以給這兩個字貼上無數的標籤,好山好水,後山,原住民,客家人,花東縱谷,七星潭,太魯閣,蘇花公路,水泥石化,甚至是「搶不到票」。
這些標籤底下,有太多後來附加上去的事情,層層疊疊,經濟利益,文化發展。許許多多的需要與欲求,在這多少年間將花蓮帶向一個難以言喻的處境。
而在大環境底下,仍有著各處萌芽的生命故事,是聽聞之後,令人心疼又驚嘆的。
是的,觀影的時候,請不要忘了,這兩個女孩的故事,不會只是她們兩個人的故事,而是在這大環境底下,好多受苦女孩和男孩都面臨的。
「受傷會使人掉落,創傷會讓人離開原本的生活軌跡。」
我無法用簡單的言語告訴大家她們經歷了什麼,因為生命本身就是難以用三言兩語說完的事。
但那就是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無論是三年,又或者是整整七年。
故事記錄到她們18歲。
18歲,青春正茂。
18歲,也是我遇見花蓮的起點。
我在那裡待了整整七年。
是不是很巧,導演拍了七年,而我也在那裡停留了同樣的歲月。
靜下心來一想,每次的火車往返,那青山前方的雲霧繚繞,就是無數個醒來的早晨所見的景緻,彷若世外桃源。
我在那裡念書,他們在那裡過日子。
當時我覺得我的青春正要開始,美好的十八歲。
可對比之下,那些十八歲女孩的青春,早就超越了普通女孩的色彩斑斕,而被經濟的壓力,親人的傷害,還有生命的無望,潑上一層層厚重又難以卸除的泥濘。
我們以為每個女孩子都該有屬於他們的花漾歲月,談談戀愛,撒撒嬌,偶爾堅強,偶爾任性,也許煩惱著零用錢,煩惱著課業,煩惱著喜歡的人喜不喜歡自己,煩惱著跟家人又吵架了怎麼辦,煩惱該穿哪件衣服去約會。
可是她們的青春時光,卻不只是這樣。
我們多希望,她們只是「普通的女孩子」。
很多人觀影完之後說他們勇敢。
但我會說,我看見兩朵從泥濘中努力綻放的花朵。
無論生命對她們多麼殘酷,有多少故事僅僅只是聽聞,都那麼令人鼻酸,他們還是能展現自己的力量,告訴這個世界,又或者只為了保持那一口呼吸,不斷的在黑暗中前進。
她們成長著。
導演是見證者,也是共同經歷創傷的關懷者。
在這個故事中,令人欣慰的,除了兩個女孩自己的掙扎與努力之外,還有周遭許多人的幫忙。
片尾那一大串的感謝名單,是有意義的。
身為助人工作的一員,我很明白在台灣不斷進步的社福單位/政府單位中,還是有太多力所未及之處,很多人想要幫手,卻無處施力。
貧窮是處境,並不是捐幾個錢能解決的。
酒癮,暴力,創傷,都不是抓進醫院住幾天就會好的事情。
每個人都渴望愛,無論是來自於父親或是母親。
每個人都渴望能夠給出愛,渴望重視與被重視。
只是這小小的願望,經常殞落在「現實」這兩個字底下。
現實是什麼?
現實是社會就是有好,但也有很多的好糟糕。
現實就是,不是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知道怎麼「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現實就是,即便有些事情是死路,還是有一股趨力引著他或她前去,義無反顧。
現實就是,那個說愛你的人可能身上傷痕累累,乞求原諒的過程中,繼續無可抑制的做出令人受傷的舉動,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辦。
現實就是,其實好多的傷害,是一代接著一代傳遞下來的,跟貧窮一樣。
現實也是,即使你想幫忙,為她們哭泣落淚,也拯救不了社會角落裡每一個受苦的女孩。
不過慶幸的是,在現實裡面,還有希望。
希望就是,創傷不只有傷,還有創,創可以破壞,也可以打造。
我們學著在眾多的窒息當中找出那些甜蜜的微小時刻,找出那些因愛而生的力量,找出那些即使痛苦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靈魂碎片。
「媽媽真的愛我嗎?」
這個問題,對故事的兩個主角來說,或許永遠都沒辦法得到滿意的回答。
無論愛或不愛,她們仍得踏上人生的旅程。
在心理治療的路上,好多人問過一樣的問題。
即便父母真的貌似悔改的哭求原諒。
但那又怎麼樣?
其實未必真的能帶來療癒。
真正能療癒一個人的,不只是歉意,而是力量,還有堅強的溫暖。
看完影片之後,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想。
或許可以試著這樣想。
「去欣賞她/他吧。」
不只說她/他勇敢,不只說她努力,而是去欣賞每一份單純的情感,去欣賞那些奮力拚搏但不放棄的過程,去欣賞每一個好的心意,去欣賞那曾經或現在支撐著他們的力量。
「 Be kind to others」
我們都只是路過人間,沒有誰更尊貴,更值得活下來。
善待每個你身邊遇到的人們,那些服務你,或是與你擦肩的他和她。
那個為你洗車的孩子,那個為你打掃的孩子,那個站在櫃台表情木然令你感到不悅的店員,或許背負著那些你聽了會泫然的故事。
我們當然沒有義務去照顧每一個人。
但是如果你願意Be kind to others,在有餘裕的時候,對自己和對別人都仁慈一些,或許是一個體諒,一句沒關係或是感謝,或只是一抹微笑。
就能慢慢的,幫助這些孩子有路可走。
沒有人會知道,你的善意,會不會成為他明日活下去的力量。
Be kind to others.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未來無恙 #Turning18
#獻給全部的男孩女孩
#月球上的心理師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心理師幫你看電影
感謝 心靈工坊文化 提供觀影機會
歡迎大家為 未來無恙Turning 18 點讚